9月13日至15日,第十八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在陕西省榆林市举行,同期举办系列产业交流活动。在14日举行的矿山生态修复交流活动中,《全国矿山生态修复多元共治典型案例(2024)》智库报告正式发布,其中,由榆林市资源规划局申报的——陕西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曹家滩公司)“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样板矿山”项目因其在生态修复领域的卓越实践,入选该报告第一批案例。
曹家滩煤矿位于榆神矿区一期规划范围,是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开发的大型示范矿井,面积为108平方公里,载储量15亿吨,设计能力1500万吨/年,现在增产至2500万吨/年。目前,曹家滩煤矿是国家一级标准化矿井、首批智能化示范矿井,也是国家特级安全高效矿井,累计生产原煤1.3亿吨,实现收入680亿元,利润380亿元,上缴各类税费220亿元。
近年来,曹家滩公司严格遵循陕煤集团生态优先的战略方针,坚持安全高效、绿色智慧的工作思路,探索科学化管理、系统化修复、产业化融合的生态修复新路径,创新实施了“三强、三高、三新”的工作方法。
公司突出“三个强化”,构建生态修复工作新机制。第一,强化顶层设计。曹家滩公司遵循统筹规划和有序实施的原则,在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包括地方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出台相关规划、方案等顶层设计,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二,强化制度保障。曹家滩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长和总经理主要负责的领导小组,分管副总,专职负责生态修复工作。第三,强化创新驱动。曹家滩公司坚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与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专家团队紧密合作,从规划、设计、施工保障到验收,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合作,加强对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指导。
公司实施“三高战略”,实现生态修复工作新跨越。第一,高站位谋划。将生态治理恢复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及绿色矿山建设紧密结合,精准分析地域特色产业,高站位超前布局,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第二,高起点设计。坚持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开发,努力打造高标准国家级生态修复产业创新示范园。第三,高标准管理。明确打造榆林地区生态修复示范矿井目标;拓宽基金使用渠道与提升工程治理效果并行;打造垫层修复、生态长廊、旅游园三大示范工程;健全管理体系,强化顶层设计、过程管控与效果评估;实施日报送、周总结、月考核、季验收、年度基金返还保障措施,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公司创新“三项技术”,注入生态修复工作新动能。第一,建立监测平台,精准靶向治理。该平台系统采用“空-天-地-深”立体式监测手段 ,实现了数据实时采集、可视化三维展示及地质灾害预警;安装地表沉降、水体、水土污染等监测设备116套,为针对性开展治理项目、提高治理成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第二,建立试验基地,探索技术更新。联合长安大学,建成了煤矿沙地生态修复、煤矸石制土两个试验基地;模拟曹家滩地貌及塌陷区实况,引进21种沙地适生经济作物;通过研究物种生长状况和性状,筛选生态修复适宜物种,评估其对煤矿采空区环境的适应表现,为煤矿采空区生态重新构建提供支撑。第三,建立隔水层再造技术,筑牢“治水”根基。通过科技创新,联合武强院士团队开展了红土垫层缺失区隔水层再造技术研究示范工程,入选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第一批),解决了“采1吨煤耗1.7吨水”的历史性问题,筑牢了“治水”根基。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曹家滩公司副总经理华照来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生态矿山修复产业示范园建设,按照陕煤股份整体步骤安排,结合榆林市整体规划,统筹规划,保护优先,规划治理,打造黄河流域生态示范的样板矿,同时实施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的双提升,改变传统土地的治理,强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同步实施生态修复、产业发展和生态产品三类项目建设。
作为榆林地区、陕煤集团转型发展先锋,曹家滩公司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深耕生态底蕴,巩固绿色基础,以智慧引领绿色发展,积极履行生态保护责任,深思熟虑地规划长远的绿色战略,落实“双碳”目标,在毛乌素沙漠上展现国有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陕煤曹家滩矿业入选全国矿山生态修复多元共治典型案例,其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以及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为其他矿山企业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