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123-4567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程案例

关于海绵城市你可能不了解的三件事(附经典案例

时间:2024-09-18 03:08:21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自2014年中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鼓励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地探索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之后。目前全国已有两批共30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

  作为专业人士,今天我们不说什么是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的意义等基础科普话题。马小良与 阿普贝思(北京)建筑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设计师邹裕波,聊了聊关于海绵城市的那些事儿:

  有人认为,在国家号召建设海绵城市,试点城市范围逐步增加的前景下,国内万亿元级别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即将启动,建筑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利好。

  邹裕波告诉马小良,海绵城市概念是让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倡导城市尊重自然。虽然有一些项目建设量的提升,但是更多的是在建筑行业的设计理念、建筑方针措施的一次升级过程,不一定会带来更大的建设量。

  而且,由于各个试点城市的地方财政力量可能不足以支持这么多试点工程,PPP模式成为了各地方政府优先采用的模式。而巨大的资金投入让海绵城市带来的项目量倾斜到了能采用PPP模式的少数大中、超大型国企中。海绵城市带来的利好不一定能带给民营建筑所。

  “海绵城市”是一种可持续理念而非某个具体城市,这种理念要贯彻到城市的各种建设中或改造中,核心是“生态雨洪管理”和“低影响开发”思想。这一理念要求尊重自然、把水资源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到项目中。我国99%的行业内人士没有实施过相关项目,要求多专业合作,而且,海绵城市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规范技术、当地适用的抗涝抗旱植物类别以及项目考核标准都在缺失状态急需补充完善。

  邹裕波还提出,海绵城市需要对“雨水”这一因素慎重考虑,不仅要考虑当地城市的降雨量、径流量、地下水水位与污染、蚊虫孳生等因素,还需要考虑海绵城市这一系统的建设成本、维护成本。

  这一过程非常复杂,不是单一行业或专业的人能解决的。比如目前国内通行的在城市内部进行改造,通过公园、小区、建筑物屋顶、绿化带等“海绵体”达到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的功能,可能需要花费很多资金。

  但是如果参考古人的智慧,在城市外围或是河流的上流建立蓄水泄洪的水道湖泊,比如杭州的西湖或是北京的颐和园,这样不仅维护成本低,也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绿色基础设施及活动空间。

  邹裕波认为,过去景观设计行业过分强调景观的装饰美学,导致现在的甲方与公众对于景观的美观程度有一种病态的需求。“在人行道、住宅小区内做出5、6层绿化和堆出地形陡坡,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浇水、修剪、灭病虫害。就像养宠物一样伺候绿色植物。”这种造景的观念让城市为维护这些景而付出高额维护代价。

  他认为,雨水花园的概念是对传统景观设计理念的一次升级。景观设计人员应该从景观的美观性升级为关注景观的生态性、技术性和功能性。

  LID低影响开发技术将成为景观设计的必要手段。具体手法很多,基本原理是以可持续理念对待城市景观。

  采用低维护植物,优先选用既可耐涝又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本土植物,适当搭配外来物种。

  然而,由于雨水花园的理念是采用本地低维护植物以及少用石材等高能耗材料,对于部分以采用珍稀植物和高档石材为设计卖点的高档住宅小区、别墅而言,甲方接受度不高。

  目前阿普贝思(北京)建筑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约有一半的项目采用“雨水花园”理念设计并建造。由于低维护的特性,产业园区与市政公园的甲方对于“雨水花园”理念较易接受。

  格雷服装创意产业园是阿普贝思产业园景观设计的 2.0 升级版。园区位于中国河北衡水经济开发区,是集研发展示、生产、办公、生活一体的独立企业园区。

  阿普贝思设计团队以低影响开发为出发点,从园区规划、建筑方案到景观设计进行了三位一体的整体式设计。通过整体式设计,科学、合理地为园区未来的永续发展及可能性预留下充分的场地与空间,精准、巧妙地呈现出了威克多的制衣哲学与学院派的企业文化。

  在“威克多效率”的制衣文化引导下,从园区规划、建筑设计到景观设计都呈现出五大特质:效率最高化,建筑集成化,预留多样化,景观最大化,形象品牌化。

  景观的品质不单由设计、建造保证,相反运营和维护更多决定了景观长效的品质。从景观的全生命周期出发,阿普贝思以低造价、低影响和低维护的三低景观的微创新,成功设计了非常具有推广性的三低产业园景观,建成一年多以来,一直受到业主和大批参观者的好评。

  三低景观是以设计的方法实现低造价、低影响和低维护的微创新。运用低影响开发(LID)技术,采用多个小型节约的非工程的景观学方式,分散式布局消纳自身及周边雨水径流。用景观化的绿色基础设施的方式建设代替部分灰色管道,降低传统排水设施成本,大大减轻排入市政管道的径流量压力。

  其中以食堂南侧的雨水花园、生产综合体西侧的加长型自然滞渗带为主要实践区,面积共计3375平米,可管控周边9520平方米的道路、广场、绿地的雨水径流。

  中心大草坪作为预留建设用地,设计成下凹式绿地以滞留园区暴雨,使得园区能应对10年一遇的暴雨。

  设计以运用有乡土特色的臭椿、国槐,打造低成本、动态生长主入口景观,用低维护且景观效果具有长效性的狼尾草、花叶芒、崂峪苔草、波斯菊、千屈菜、荆芥等植物,与地形、硬质铺装、构筑物等形成四季美好的基本景观构架,易于后期管理和员工上下班间可以体验全生命周期的景致变化与美感,营建面向未来的产业园区。

  建 筑 设 计 类 八 卦、干 货、热 闻,更 多 精 彩 请 关 注 微 信 账 号 :


【产品推荐】